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百科知识考试)

2023-09-03 生活饮食 By:admin

今天给各位分享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百科知识考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考试的由来
  •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
  • 3、为什么要考试
  • 4、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考试流程和录取名次是怎样的?

考试的由来

“考试”的由来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当人们需要测度、甄别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差异以“选贤与能”的时候,便产生了考试。自古以来,中国就很重视人才的选拔,而人类选才的方法不外乎两类:一为推荐,二为考试。推荐有如相马,考试则如赛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无。如果未受到推荐者的青睐,不少千里马可能老死于槽枥之间。

伯乐所知范围有限,无法相遍所有良马,即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加上有些相马者难以用客观标准来公正地评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非常讲究“人情、关系与面子”,相马的过程时时会受到人情的困扰,因此难免会有遗珠之憾。为了克服推荐制的弊端,排除不正之风的干扰,中国人发明了考试,让所有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比赛,真正的千里马自然会脱颖而出。考试所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和公平竞争原则,虽然最初的考试还较为简单,而且往往与考绩相关,但它的出现却有重要的意义。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中国是一个考试古国,具有丰富的考试历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了解考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考试,也有助于考试的改革和完善。

刘海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ylc)

(编辑:YLC)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

科举是封建社会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因为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为科举。

科举制最初是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而正式设置进士科,开科举是从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开始的。

一直到清朝光绪31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堪称古代的高考或国考。在唐朝时就很完备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元朝时,科举制一度被取消,蒙古人不看重开科取仕,灭了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就曾是乡试第一,会试是全国性的,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为什么要考试

考试目的在于:

1、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2、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考试是双向的反应,一是反应一段时间学生学习的效果;二是反应老师教授知识的成果。

对于学生应积极面对考试,把考试当做学习能力的一次展现的机会,把分数放在次要位置,认真对待每一题。

对于老师应客观看待学生的考试结果,不应以一次考试成绩给学生下结论。不应过分强调分数,而是应该细细分析拆解试卷的每一个题目,从而让学生知道哪里应该提高,哪里应该继续保持。

扩展资料:

1、来源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

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

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2、方式

考试的方法有笔试、口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

3、标准

考前应明确考试的大纲,不同时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应公示给考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试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考试流程和录取名次是怎样的?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1、乡试

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

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2、会试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

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殿试。

3、殿试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扩展资料:

科考内容: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关于百科大全书中对于考试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

求家训百科大全(家训及讲解)

钢系神奇宝贝百科大全(神奇宝贝钢系精灵有哪些)

kk折纸百科大全全部视频(kk的折纸大百科视频)

kk折纸百科大全全部视频(kk的折纸大百科视频)

奇葩同事百科大全的简单介绍

画出来的kt百科大全(kt版画素材图片大全)

命运百科大全(命运名称大全)

小地震龙百科大全的简单介绍

画出来的kt百科大全(kt版画素材图片大全)

中国野鸡种类百科大全(中国野鸡品种大全及图片)

猜你感兴趣
异地追女生怎么约见面

异地追女生怎么约见面

1222

10-23 0阅读
女朋友要走怎么挽留

女朋友要走怎么挽留

女朋友要走怎么挽留

10-12 0阅读
智障儿童怎么办(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

智障儿童怎么办(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

小伙伴们好,最近小评发现大家对于智障儿童怎么办,如何培

10-10 0阅读
电视能当电脑显示器吗知乎(电视能当电脑显示器吗)

电视能当电脑显示器吗知乎(电视能当电脑显示器吗)

大家好,小评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电视能当电脑显示器

10-10 0阅读
博士的家1手机在线玩(博士的家1)

博士的家1手机在线玩(博士的家1)

大家好,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博士的家1手机在线

10-01 0阅读
德邦快递查询号码查询官网(德邦快递查询号码查询)

德邦快递查询号码查询官网(德邦快递查询号码查询)

大家好,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德邦快递查询号码查

09-30 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