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清宫剧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无论是上了年纪的太后,还是年纪轻轻的妃子,个个走路都有宫女扶着胳膊。
你说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可理解,而那些正值芳华的嫔妃也要扶着,这是否有些显得老态龙钟了。
若是放在现代,正当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龄却要搀扶着走路,那回头率我保证是百分之百投来异样的目光。
但在清朝的宫廷中,对于嫔妃来说却是一件不以为然的事,扶着胳膊走路的背后也大有一番深意。
宫女搀扶妃子
一、彰显身份地位的尊贵
在清朝时,嫔妃走路需要宫女随行在一旁伺候,这在很多的清宫剧中都会呈现出这样的场景,然而这也是一种事实的存在,清朝是离我们新中国最近的一个朝代,历史的记忆也还并没有被时光所清洗。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就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刻下了关于清朝嫔妃走路需要宫女太监在一旁做“人体扶杆”的记载。也足以证明,妃子走路宫女在一旁扶着并不是电视剧胡编乱造的,它的确存在。
人体扶杆
这样看来,在清朝的宫廷中,做皇帝的老婆确实是件爽歪歪的事,难怪有很多的丫鬟妹几是想尽法地往里钻。就连走个路都有人在一旁当扶杆,其他的吃喝拉撒就更不用说了,那么这种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这当然是一种身份地位尊贵的彰显,也可衬托出皇家的气派和威仪。由于在宫廷之中,主人与下人是有着严格的界限的,通过宫女扶着胳膊走路,妃子的身份就能立显,奴才们一看也就知道,这种派头出门的人可都不是简单的人物,这也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更能凸显出身份的尊贵。
妃子派头
二、“高跟鞋”重心不稳,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
现如今的美女们都喜欢穿高跟鞋,一双高跟鞋简直就是气质的标配,在古代的女人也是如此噢,她们对高跟鞋也是由衷的热爱。清代的高跟鞋叫“花盆底”,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
这种鞋是以木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你看到这种鞋的文字描述就知道,这种款式的高跟鞋可跟我们现代的是完全不同,并且穿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驾驭的。
花盆底鞋
演员孙俪和蒋欣在演完《甄嬛传》之后,就曾吐槽过花盆底鞋,穿着走路那实在是非常的难受,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摔倒或崴到脚。花盆底鞋重心还如我们现在的高跟鞋平稳,所以穿着它走路,有一些危险的因素存在,旁边安排人掺扶着是为了以防万一,也可以说是从安全的度来做考虑的。
另外还有两个说法,也是在穿着上面的,第一个是服饰,在清朝时嫔妃都是穿着长到脚的旗袍,再配上一双花盘底鞋子,由于旗袍过长遮住了脚之后,走起路来就不方便了,踩着衣服后也容易摔跤。
妃子身着旗袍
第二个是发髻,从清宫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嫔妃的发髻都不简单,脑袋上顶着一个大头饰,上面镶满了各色金银玉钗,还有流苏点翠等七七八八的物件,所以妃子们的脑袋也并不轻松,因为头顶上是五花八门的东西太多了。
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头重脚轻的情况,再加上那双花盆底鞋本就重心不稳,头和脚的重量又失衡,妃子们就更加的走不稳路了,只能由专人在一旁伺候着。
清朝发髻头饰
三、清朝的礼仪规定
清朝的妃子出门,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见皇上有见皇上的规矩,参加活动有参加活动的礼仪,走路也有走路的规定,并没有普通人那么的随性自由。
看过《甄嬛传》的就知道,女子们参加选秀之后,被选中的皇宫会安排专门的教引姑姑去教育她们,该怎么走路该怎么行礼这都是有讲究的。
而入宫之后,每一个秀女都是根据嫔妃的等级进行住处安排,以及伺候奴才人数的安排,而在嫔妃们走路时,在一旁有宫女扶着,这也有可能是皇宫中的规定,不是妃子们走路喜欢有人扶着,而是必须如此。
宫女扶着娘娘
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妃子应该有的标配,那就是人体扶杆。妃子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皇家的颜面。所以妃子走路为何要宫女扶着呢,不是妃子喜欢扶,也不是宫女喜欢扶,而是皇宫中的规矩在扶。
我们知道在古代,规矩礼仪是非常的森严,规矩礼仪的背后所体现的正是等级制度和尊卑之间的区别,说穿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这也是对封建礼教面子的维护吧!
娘娘们都被扶着
清朝的妃子走路时为什么要宫女扶着呢?眼不瞎,脚不瘸,但还怕摔着了,摔着了当然也是有其可能性。
毕竟那双花盆鞋不是那么好驾驭的,再加上一身长旗袍和那一顶大头饰,在穿戴上面确实存在一些影响。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摆一种身份的架子,这种架子有一个低头哈腰的奴才搀扶着是不是就能更显其派头和气势呢?
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瞬间就可以碾压一切。这种派头和气势意味着什么,那就是钱权势与身份地位的交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