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人物的性格?
四人侍坐出于《论语-先进》篇章,至于四人的性格,通过对话表现均不同,个人见解如下:
直率的子路
子路性格主要特征是直率,果决,勇武,是第一个回答孔子问题的,但从细节可以看出来,子路的理想和孔子是不同的,且孔子是不同意的,因为子路在治理国家层面上崇尚武力,孔子则主张以德治国,子路后在卫国的战乱中死去,本来他可以不去卫国的,但还是去了,所以说子路大范围可以定义为一个莽夫,终究因为自己的性格特征死去,但子路是值得尊敬的一个人,他言出必行、多才多艺、虚心好学,孔子曾经说到如果他死了,子路依然会是所有门生中坚持传道的第二人。
稳重的冉有
之所以把冉有放在第二位,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子路非常鲜明,冉有是非常稳重的,属于三思而后行的那种人,但过于迟缓,孔子曾在同一个问题上回答子路和冉有,对子路说你的请教兄长再去做,对冉有说你得马上就去做,所以说,冉有是非常稳重但有些拖延的人,同样,冉有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非常精于理财,在所有门生中可以说是政治上无所不能,可以说第一人选。
缜密的公西华
公西华的性格特征个人理解就是缜密,也就是思维缜密,外在得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青年才俊一枚,公西华的答案孔子是满意的,但是侧面说明了公西华太过谦虚,所以说,公西华的性格总特征就是缜密,这方面是非常适合从政的。
淡泊的曾皙
通篇看完,曾皙的特征是淡泊,喜欢春游,说白了就是喜欢自然和自由,但从其他篇章了解曾皙还喜欢吃羊枣,其他就不了解了。
总的来说,就是子路直率、冉有稳重、公西华缜密、曾皙淡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和性格特点?(联系原文答)
子路:坦诚、鲁莽;曾晳:懂礼爱乐;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谦恭有礼。
1,子路:坦诚、鲁莽。
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释义:子路率先回答说到,我自己的理想,就是可以有一个国家,可以有一千辆的车,可以在大国之间可以周旋,然后用自己的军队,去解决人们的饥荒问题,如果可以这样做,大约也就三年了,可以让他先鲁莽行事,然后才可以知道分寸。
分析:从子路的言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高度的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
2,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原文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释义:孔子问道:有什么好伤心的,每个人都有它的志向,不需要强求。曾晳:那就莫过于春天,每个人春天的服装都已经穿上,其中五六个人戴上帽子,大概有六七个陪同的筒子,大家呆在风中,沐浴阳光,大家一起唱歌,等累了,再回去。
分析: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3,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原文: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释义:冉有回答道,我现在六七十岁了,现在好像还是跟五六十岁,差不多,我追求的境界大概就是这样,大约三年,国家的百姓就可以兴旺发达,每个人都知道礼乐的教化,以等待君子的到来。
分析: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从他言志时说“如其礼乐,以待君子”中可以看出他既有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说话很有分寸。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4,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原文: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释义:公西华回答道:问题不是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学习。宗教的事情,大都全都相同,我希望自己品行可以端正,可以作为一个治理天下的相。
分析:公西华少孔子四十二岁,为了避免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申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说得多么平易、多么谦和,真可谓是孔门弟子中的谦谦君子。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1、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2、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是怎么样的?
《侍坐章》人物性格特点
1、子路
率直不拘,思路开阔远大。孔子对他的回答“哂之。”是既赏识他的魄力与能力,又对他的不逊稍有不满。
2、冉有
看到孔子对子路哂之,回答表现出谦恭有度。他的目标是治理一个小国,使民富足,还自谦的把礼乐让给别的贤人来治理教化。这种中庸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并为他感叹。
3、公西华
比冉有还谦恭,说话留有很大的余地,让人感觉藏而不露。开口就表示不是能干,是愿意学习,而且对于宗庙之事还是仅仅做个小相,虚心跃然纸上。
4、曾皙
在音乐美的陶冶中超然脱俗,具有童心未了的纯真气息。孔子对他的评述是赞同。对于一个饱经风霜而终难得志的过来人,出世的梦幻无疑是一种幸福的向往。
5、孔子
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老师;乐观自在的学者。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
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这次师生闲坐聊天,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
此篇言简义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